上一次冒泡 并不知道这是个活动,无意中得到好多赞,让我有写一篇完整版,发表一篇博文,聊聊不为人知的情结。此文同步到我的博客

我和码币:

刚开始Coding送码币是很凶的,不亚于滴滴打车和百度外卖的那种福利水平。可我知道码币的重要性实在太晚,去年9月才开始有意识赚码币。我知道这种福利绝对不会持续太久,所以几乎天天PUSH代码,天天提交任务,天天冒泡,一切都为了第二年的夏天可以穿一件带有Coding的T恤。

有时周末休息,PUSH的方法是在一个项目里打一个空格,然后【版本】-【提交并推送】-【输入:为了码币】,填写任务“为了码币”,或者完成昨天的“为了码币”。果然,后来Coding似乎发现了这一点,赠送力度也小了,但我依然坚持不懈地冒泡,一切都是为了那件T恤。人就是那么滑稽,明明就是钱可以解决的事情,偏要花更珍贵的时间和精力去获取,就像抢红包一样,图个过程。

我最富有的时候是2016年4月13日,当时持有2.36枚码币,不仅买得起我梦寐以求的衣服,还能多出不少码币,甚至在T恤与猴子中徘徊。然而这一徘徊坏了事。那时在做的兼职需要提供演示环境,经理答应我给予我50元作为补偿。当初觉得不亏,别人花钱买码币,我却成功将码币“兑现”。到5月23日时,不再需要演示,码币降到了1.24。可我当时并没有用经理多给我的50块用来买码币,导致我买不起衣服了。而那时恰好是6月1日,不知大家还记得那个儿童节活动,一个让许多人得到猴子的活动。后来的事大家也知道了,当天码币降到0.01。

所以总结我的码币是这样消失的:1个月的演示平台加6/1抽奖这一天的冲动,毁了我1年来的积蓄,此时才想起爸爸在我幼时千叮万嘱地告诫我不要赌博。听说最近演示平台要免费了[1],知道真相的我眼泪掉下来,早点免费还会有今天?

我和Coding

不知有多少人和我一样,注册的原因是收到Coding的一份典型的垃圾订阅邮件,注册的那天是2015年4月2日,那时Coding开启WebIDE 时代。那个月写了我Coding第一个开源项目(其实根本不好意思称之为项目),发现WebIDE挺有意思的,可那时我毕竟不是程序员,主职工作是写脚本处理数据,在PC上或服务器上完成,所以也一直没有什么作为。

去年9月,也就是开始赚码币的时候,找了一份兼职,开启了自己的程序员之路,从Nodejs到PHP都有接触,一年来Coding上已经放了14个项目,也邀请了一些朋友一起加入Coding的世界,一起与我合作开发。

之前挂在SAE的博客也迁移到了Coding,其实那时候有很多纠结,GitHub还是Coding,Hexo还是Pelican,还是最火的jekyll?也写过构建经验,最终还是选择了Coding,原因可以归结为:1)博客是写给中国人看的,去GitHub凑什么热闹,2)WebIDE成了我写作、发布的WorkSpace,再也不用担心写作地点了。

冒泡是Coding非常特别又成功的一个特性,它让我几乎每天都会去看一看。在冒泡广场里冒泡总能得到别人的评论,这比好友圈都热闹,看程序员的自黑与吐槽,看大家分享的经验要比上微博有意思多了。这一年来我冒泡主要是提问、分享以及偶尔的吐槽,即使自己发的冒泡很一般,Coding员工也会鼓励一下点个赞,或者是小小评论一番,这多让人欣慰。

正好Coding发展的这两年是我读研究生的前两年,作为一个药学博士生,至今未有一篇属于自己的SCI,一个不算成功的研究生。作为一个程序员,至今未有一个拿得出手的开源项目,一个不算成功的程序员。作为交叉学科的学者,自己的定位非常模糊,什么都没办法达到极致,除了自己能力有限,不够努力以外,很大程度就是因为“定位”。就像Coding,既以代码托管为主线,以WebIDE为卖点,却兼并社交、云服务、码市平台服务,虽然不可能每个区域都成为行业极致,但这种一站式的服务确实能满足很大一部分人,给予非凡的用户体验,想必这也是Coding服务的定位与其独特的价值所在。

国内程序员的实力已经很优秀了,开源世界里也逐渐有了中国人的影子。可惜Coding总体上还是体现不出,至少我平时没怎么看到有分享托管在Coding上的开源项目(副本不算)。这意味着Coding还有很长的路要走,但正如上文说的,Coding的重点还是开发者的用户体验,希望能有更多的程序员愿意用Coding,无论是托管代码、在线开发还是演示。

我的理想是开发一个属于自己的程序,用在药物设计中,类似Warren Lyford DeLano的PyMol,或者BkChem,虽然和他们差距太大。转眼就两年过去了,虽然两年来积累了知识和编程的一点经验,可理想之路道阻且长,希望有一天可以在Coding开启一个属于自己的付费项目作为事业。

注解

[1] 演示平台免费的传说出自@八哥的冒泡回应